【本刊城市观察组 7月16日上海报道】清晨7:00,AI修复师张悦在陕西北路老洋房进行数字建档;上午10:30,社区规划师李雯在田子坊主持居民议事会;下午15:00,碳中和建筑师陈昊在外滩源展示他的垂直绿化方案——这三个工作场景,折射出上海城市更新的多维探索。
■ 数据透视:城市更新进展
上海市住建委2025年统计显示:
1. 空间再生:
- 历史风貌区活化利用率达92%
- 工业遗存改造项目完成185个
-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98%居民
2. 技术应用:
上海贵族宝贝龙凤楼 √ 建筑信息模型(BIM)普及率89%
√ 智慧灯杆部署超12万根
√ 数字孪生社区建成63个
3. 民生改善:
☆ 适老化改造完成率95%
☆ 社区花园新增380万平方米
☆ 无障碍设施达标率100%
■ 典型案例:四大更新范式
上海龙凤阿拉后花园 【文脉延续型】
√ 衡复风貌区"修旧如旧"完成度100%
√ 杨浦滨江工业带获联合国奖项
√ 石库门改造保留率达92%
【科技赋能型】
☆ 北外滩"未来街区"入驻企业1200家
☆ 张江科学城智慧道路达85公里
☆ 临港数字孪生城市运行三年
上海花千坊龙凤 【社区共建型】
★ 曹杨新村参与式规划案例获全国推广
★ 新华路街道自治项目超200个
★ 陆家嘴金融城白领驿站服务10万人次
■ 专家视点:城市治理新境界
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教授指出:"上海的城市更新正在从物理空间改造转向社会关系重构,这种转变为全球超大城市提供了中国方案。"《2025全球城市发展报告》显示,上海在"历史保护与创新平衡度"指标上位列全球第三。
当晨光掠过外滩的万国建筑,当暮色笼罩前滩的摩天楼群,这座城市正在以独有的节奏书写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。从石库门里弄到AI社区,上海的城市更新故事远未结束。(完)